和以往“双11”一样,今年电商平台以创纪录成交额谢幕后,接着就是看快递业如何把超过10亿个快件尽快送到消费者手中。不过,今年除了忙着送货,一向低调的顺丰却花样抢了几次头条,快递包车,停派乐视,今年的双11,顺丰你是要闹哪样?
这个很顺丰”
今年“双11”,除了原有的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外,顺丰还与合作中国铁路总公司合作,采用高铁进行快件运输,消息一经曝光,网友随即脑洞大开,顺丰在一脸懵逼的情况下成了微博热搜。
不过,仔细看了一下网上各种调侃快递坐高铁的图片,我却觉得细思恐极。顺丰放在座位上的每件包裹即便看似臃肿,但放置在座位、过道时,依旧留有余量,既保证了快件的安全,又不会损伤车箱内的设施,显然顺丰对快件的大小、重量等经过严格的测算,看惯了网上的各种暴力分拣,突然来这么一下还真有些不太适应。
除了在运力上引领行业,顺丰今年“双11”还通过限流的方式确保服务质量。今年“双11”期间顺丰因为限流措施损失了一批总量超过千万的订单。此次顺丰限流的订单,主要是“双11”前夕临时产生的偶发性需求,以及单件重量超过30公斤或者异形的快件。而且,除“双11”的限流外,顺丰也将对其客户进行一轮详细的梳理,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
在同行还在被动接单,忙着应对“双11”的时候,顺丰已经开始有针对性的选择合作伙伴,而这一切的的根基是其稳定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不过这类事对顺丰而言,也是早已有之,翻了下百度,2002年,当时的顺丰明确了自己的产品定位,主要做中端商务文件和单据业务,不做大件重货,且以商业信函为主。当年,摩托罗拉等一些大型跨国企业曾找到顺丰,希望其参与物流项目的投标,但顺丰考虑再三之后也没有接单。
不走寻常路
都说中国快递分两种,一种顺丰,一种其他。
在快递高毛利时代,各家忙着赚钱,顺丰开始快件上天;提出小型无人机快递概念后,顺丰闷头研究起了载重量几顿的大型无人机;率先引进波音767,磕下各种政策、技术,让国内其他公司的引进成为可能,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数据也佐证了顺丰差异化道路的“明智”。根据国家邮政局《关于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情况的通告》数据统计,2015年度全国每百万件快递有效申诉数平均为13.38 件,而顺丰月平均申诉率仅为 2.06 件,在国内第三方快递服务企业中排名第一。在同样谋求上市的其他民营快递企业中,最好的中通速递月平均申诉率排名第四,达10.91件。可见顺丰的服务品质远超第二梯队。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拥有这样的服务品质和用户口碑无疑令人羡慕。2015 年,我国快递市场业务量达到 206.67 亿件,业务收入达到2769.60 亿元,而顺丰仅凭17亿票的业务量,就换来了481亿元的营业收入和11亿元的归属净利润,业务平均单价高达23.81元,2013年到2015年,顺丰速运物流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5.05%、17.55%和20.42%,竞争优势异常明显。
匠人顺丰
毋庸置疑,顺丰在快递行业积累的品牌效应正在日益放大。快速、稳定、服务好已经成为顺丰的招牌,这也为顺丰带来颇丰的营收。
从鼎泰新材近期提交的公告不难看出,顺丰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0.87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7.53亿元。顺丰预测在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度实现合并报表范围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分别不低于21.8亿元、28亿元和34.8亿元。
顺丰不善张扬,但一直在快递领域进行深耕。回顾顺丰的发展历程,面对庞大的快递市场,顺丰以中高端切入市场,研究、发展供应链上的诸如航空、冷链等多个环节,但决策动机均始终围绕在服务上。
而如今上市在即,顺丰仍然对服务品质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鼎泰新材的公告称:“如果顺丰控股无法持续保持在时效及服务品质等方面的行业优势,快递行业中新业务形态的不断发展可能对顺丰控股的业务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顺丰未来将持续专注于服务品质的提升。